道光三十年(1850年)三月,林则徐在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的情况下,依然坚持执行皇帝命令,从福建侯官出发,前往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起义。此时,林则徐的健康状况已经每况愈下,“红灯”频频亮起。由于长年患有痔漏病,他的身体极为虚弱,但为了国家的安宁,他依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难的任务。林则徐被安置在特制的卧轿内,日夜疾驰,前往目的地。途中,他在潮州停留时不幸患上了痢疾,未愈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疝气病,导致身体严重虚弱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,他终于抵达普宁行馆,而此时,他的生命也到了最后时刻,无法再继续前行。最终,在十月十九日(即1850年11月22日)辰时,林则徐在病床上,望着陪伴自己的三儿子林聪彝和幕僚刘存仁,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指天大喊了三声:“星斗南”,便永远闭上了眼睛,享年66岁。
林则徐去世后,仅留下房屋、田地等遗产,总值约三万两白银,然而,令人唏嘘的是,他没有留下任何现银。他的一生波澜壮阔,英名永载史册,特别是他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理念,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。林则徐曾经说过:“子孙若如我,留钱做什么,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;子孙不如我,留钱做什么,愚而多财,益增其过。”那么,林则徐去世后,他的子女们又都怎么样了呢?
展开剩余83%林则徐一生仅有一次婚姻,他的妻子郑淑卿与他共同度过了44年的风风雨雨,共同养育了8个子女,其中4子4女。在了解林则徐的子女之前,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的妻子郑淑卿。
郑淑卿出生于福建侯官(今福州),出身官宦世家。她的父亲郑善夫,乃明朝官员郑大谟的八世孙,曾在乾隆年间以进士身份做官,担任过河南永城县令和泌阳知县,并且写过一些脍炙人口的诗作。郑淑卿是郑大谟的长女,她为人宽厚仁爱,谦和有礼,始终不以贫富贵贱为标准,而是以内心的修养为衡量。尽管家中有众多仆人,她依然保持低调与节俭,通达事理,有一手卓越的诗文才华。
在16岁时,郑淑卿便嫁给了20岁的林则徐。彼时,林则徐家境贫寒,但郑淑卿从未抱怨。她毅然脱下华丽的绫罗绸缎,穿上简单的粗布衣裳,勤劳能干地把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。她心怀感恩之情,用心伺候公婆,与邻里和睦相处,成为家中众人的楷模。无论是丈夫升职时的得意,还是降职时的低谷,郑淑卿总是始终如一地支持他,劝慰他保持节操,提醒他不可为名利所动。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上曾按家乡的样式修建了一座庭园,某年中秋时,他们全家人在园中欢聚一堂,共享团圆之乐。当林则徐看到美丽的风景后,提议挂上十盏宫灯,再布置一些兰花。几天后,下人们如愿以偿地将宫灯挂起,兰花也摆放妥当。郑淑卿看到这一切,深感事态的复杂性,随即劝诫丈夫:“这些花灯的布置必定耗费了不小的资金,在此时我们身为高官,若有旁人眼红,可能会有人设下圈套。我们必须时时保持警觉,谨言慎行。” 林则徐听从了她的建议,立刻命人将灯饰和兰花撤掉。
由此可见,郑淑卿不仅为林则徐提供了生活上的支持,也为他的清廉执政提供了智慧和支持。林则徐能在风云变幻的政治环境中依然保持正直与廉洁,这与郑淑卿的深谋远虑和无私奉献是密不可分的。
在他们的子女教育方面,林则徐自然也不含糊。他给长子林汝舟的信中写道: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择友之道,应当如此。对于世事应当谨慎,步步为营。”林则徐不仅在言传身教上给予了孩子们极大的影响,还不断强调节操与自律。
1、长子林汝舟
林汝舟于1814年出生在顺天府大兴县(今北京市),那时林则徐担任国史馆协修。受母亲郑淑卿的熏陶,林汝舟自幼便聪明好学,年少时就能熟读四书五经。道光十八年(1838年),24岁的林汝舟考中戊戌科进士,殿试时名列第二甲第六名,成功入选庶吉士,并在国史馆接受三年的深造。尽管林则徐因虎门销烟后被贬至新疆,导致长子林汝舟在仕途上受挫,但他依然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毅力,继续保持了优雅的品行。林汝舟在父亲去世后,升任侍讲,负责文史修撰,最后在1861年因病去世,年仅47岁。
林汝舟的后代中,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六世孙林鸿汉。他曾在南京市金陵石化职工子弟学校担任校长,并且在退休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创办了“周末爱心学校”,为失学儿童提供免费教育。同时,他还致力于禁毒宣传,成功地为数万名市民和学生提供禁毒教育。他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,2005年被公安部评为“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”,2006年又被评为“南京市好市民”。林鸿汉的事迹让林则徐的家族精神得到了代代相传。
2、次子林秋柏,早逝
3、三子林聪彝
林聪彝生于1824年,郑淑卿高龄生育的这个儿子,尽管深得母爱,但并未因此受到溺爱。郑淑卿对他进行严格教育,林聪彝自幼便显示出非凡的才华。他少年时就已熟读诗书,并且写作《先儒格言》,16岁便成功补选为府学生。当林则徐被流放新疆时,林聪彝随父同行,并将这段经历写成了《西行日记》,成为后代的宝贵文献。
林则徐去世后,林聪彝尽心守孝,护柩归乡安葬。守孝三年后,他响应召唤进入京城,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。由于支持禁烟运动,林聪彝获得了两江总督瓜尔佳·怡良的赏识,并被委以重任。在左宗棠的推荐下,林聪彝被任命为浙江衢州知府,并在此期间展现了出色的治政才能。尤其是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,林聪彝的军事智谋帮助清军获得了重要胜利。后来,林聪彝还在浙江一带进行水利建设,获得了百姓的高度赞誉。
然而,林聪彝的身体逐渐因劳累过度而垮掉,最终在光绪四年(1878年)因病去世,享年55岁。他在临终时依然心系百姓,亲力亲为地治理福州的水患。
发布于:天津市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